首页 > 综合报道

经济日报——中国:驶向航运强国

时间:2012/8/28 9:17:00 来源:经济日报

 

   航运业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0年来,我国航运业快速发展,世界航运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总规模首次突破2亿载重吨;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0.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4亿标准箱,双双位居世界首位。 
“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中国船舶、中国货物和为海上贸易和经济高效服务的中国海员。”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给国际海事组织前秘书长米特罗普洛斯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中国已经是世界航海业、造船业以及其它海洋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是国际航海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0年来,我国航运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航运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支点。按照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2年的27.99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100.41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3.60亿吨,增加了2.7倍,内河港口完成36.81亿吨,增加了2.4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航运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以及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的运输任务,有力地促进了钢铁、化工、电力等沿江沿海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依托港口、港口群发展的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崛起,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4亿标准箱,较10年前增加了3.4倍,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6亿标准箱,增加了3.3倍,内河港口完成1736万标准箱,增加了4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准箱的港口由8个增加到19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现代化港口体系初步形成 
我国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港口是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支撑。1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批大型专业化原油、铁矿石、煤炭、集装箱码头和深水航道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码头加固改造和老港区功能调整全面推进,码头等级和结构得到优化。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大陆拥有港口400多个,拥有生产性泊位31968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762个,深水泊位较10年前增加了1倍。沿海港口拥有深水泊位1422个,较10年前增加了1倍;内河港口拥有深水泊位340个,较10年前增加了1.5倍。如今,我国已拥有可以靠泊装卸15万吨集装箱船舶、35万吨散货船舶和45万吨泊轮的能力,港口码头泊位不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港口靠泊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港中,中国大陆占了8个;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集装箱大港中,中国大陆占了5个。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同时,我国港口作业效率也显著提高,外贸船舶艘停时只有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十分之一,港口服务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降幅很大,主要集装箱港口的装卸效率屡创新高。

   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显成效 
在运力增长的同时,我国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老旧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航运企业和船舶运力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促进了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运输船舶17.9万艘、2.1亿载重吨,运力较10年前增加了2.7倍;海运船队达到1.15亿载重吨,规模居世界第四位。其中,中远船舶运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远、中海集装箱运力规模居世界前十位。我国船员总数已达165万人,船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全线禁航水泥质船的目标,4万余艘挂桨机船和水泥质船平稳退出市场,待闸船舶数量减少70%,过闸船舶平均吨位提高50%,船闸货物通过量提高50%,船舶航速提高20%,船舶营运效率提高30%,水上事故下降40%,综合效果明显。 
水路运输组织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我国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液体散货等专业化运输迅猛发展,江海沟通、干支直达运输网络加快形成,水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运输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多式联运得到进一步发展。

   内河水运发展迈上新台阶 
10年来内河水运建设投资额增加了近9倍。截至2011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千吨级)里程近1万公里。 
10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内河水运发展,全面实施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重点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拓展内河港口功能,推广标准化船型,发展智能航运,不断加快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 
我国初步形成了“两横一纵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长江、京杭运河已分别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和人工运河,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完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将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内河水运发展全面加速。

   国际海事影响力日益提升 
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活动,在双边、多边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维护了我国国家主权和利益,较好地完成了履约国的义务,树立了海运大国的良好形象。 
从1989年始,我国已连续12届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当前,我国已经与6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政府间双边海运或河运协定。 
同时,我国还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多次在周边海域实施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派遣军舰参与国际护航,打击海盗,为维护重要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海洋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generic cialis online
generic cialis online
cialis
cialis
buying viagra online
buying viagra online
levitra
levitra
is generic levitra the same
is generic levitra the same
levitra dosage 5mg
levitra dosage 5mg
levitra grapefruit side effects
le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