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报道
如何向深海要能源
时间:2012/7/4 9:42:00 来源:《求是》理论网
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开采!
水深300米以上的称为深水,大于1500米的称为超深水。离大陆约200多公里以外是深水领域。“海洋石油981”号是中海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的勘探。
新闻缘起
“海洋石油981”号深水钻井平台正式开钻
今年5月,在我国南海荔枝湾6-1区域海面上,“海洋石油981”号深水钻井平台正式开钻。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此之前,我国仅能生产第三代半潜式平台,只能在水深300米的浅海作业。
“海洋石油981”号是中海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的勘探。而此次所开钻的南海,拥有约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70%的资源都蕴藏于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水区域。
能源现状
南海油气资源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1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56.3%、21.9%,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走高。
在“走向深海——海洋能源中国策”新闻中国论坛上,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说,2011年我国油气产量分别为2.03亿吨和1031亿方,分别列世界第四和第六位。但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为4.7亿吨,天然气消费为1294亿立方米,油气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解决长期存在的能源紧缺问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说,南海储藏着丰富的能源。据国土资源部地质普查数据,南海大陆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南海大陆架总面积的一半。南海石油储量至少230—300亿吨,乐观估计达550亿吨,天然气20万亿立方米,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深水区已成为油气资源储量接替主要领域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对解决我国油气短缺意义重大。中海油将在未来20年内投资2000亿元加大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力度,力争建成一个‘南海大庆’。”楚序平说。
“特别是深水区,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储量接替的主要领域,近十年来发现的超过亿吨级的大油气田中,40%左右都在深水,60%—70%都在海洋。到目前为止,全球深海油气储量已达到近500亿吨,年产能力在深水已超过2亿吨,海洋超过10亿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说。
周守为表示,除油气资源外,深海里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相当于全世界的煤、石油、天然气总储量的两倍。按照现在使用水平可供人类使用100年以上。
开发困难
需突破深水技术、装备两大“瓶颈”
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西方200多家能源公司在南沙海域钻井超过1700口,平均日产石油17.9万吨,2009年总计采油量约6500万吨,天然气开采量约计750亿立方米。
为何我国在深海能源获取方面进展速度不快?楚序平说,海洋能源开采复杂性高、投入大、风险大,难度非同一般。
周守为具体解释道,目前我国海上油气作业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国外深水钻井装备已钻到了3000多米,国内过去只能钻500多米,海洋石油981下水后,已钻了一口1500米井;国外深水工程装备能在3000多米进行海底工程作业,我国荔湾3-1油气田只能到达300米的水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说,“海洋能源是主流能源中低碳能源的重要领域,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时期的主导能源。在我们走向深水的过程中,面临两大瓶颈问题:一是深水技术要突破;二是深水装备要具备。”
“通过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专项与863计划的实施,中海油已具备300米—1500米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总体方案研究和概念设计能力。从数模的分析到物模试验、水池试验到现场测试,一套完整科研链已建立。如在‘海洋石油981’的关键结构部位都装有传感器,可直接把现场采集的数据收集起来,为今后关键技术突破打下良好基础。”不过,曾恒一指出,目前,水下生产的关键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加强其国产化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攻关深海空间站、远程补给基地两大前沿技术
“深海空间站的提出是由于重大自然灾害,如2005年墨西哥湾飓风造成3050座海上平台不同程度的损坏。类似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要么把所有设施放在水下,不受风浪流影响;要么大幅提高设计标准,增强抗灾害性环境能力。”曾恒一说,深海空间站就是在深海3000米海底建立一座人宜居住的生活环境;电、热与控制中心正常运转的工作环境;油气水处理工艺全在水下完成,通过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