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报道

方书甲:“蛟龙”号研制费不超2亿

时间:2012/7/2 10:27:00 来源:科技日报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得到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这一中国科研明星项目,花费多少?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就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原总工程师方书甲6月29日接受科技日报等媒体采访时称,“蛟龙”号研制费用不到2亿元,而潜在价值远高于此。

研制费用不超2亿元
    “‘蛟龙’立项和试验阶段我都参与了。经费方面我比较清楚。”方书甲说,“我们申报863计划项目,1998年批下来的是1.8亿元。”
    方书甲表示,1.8亿元是研制“蛟龙”号的费用。实验经费则由海洋部门解决:易损件(主要是电池和易被海水腐蚀的部件)换装大概2000万元;船舶航行的费用,包括人员费大概5000万元。
    方书甲介绍说,“蛟龙”号经费并不宽裕,一直是以“干打垒精神”节俭办科研。比如用来配合“蛟龙”号实验的“向阳红09”船,就是一艘超期服役的旧船,花费降到最小。

深潜应用价值巨大
    深潜技术未来可能大幅降低油气勘探成本。“在‘蛟龙’项目论证阶段,中海油就很支持,因为他们感到深潜的技术缺乏。”方书甲说。
    用于勘探海底石油的勘探平台,每台高达50亿元以上。它在海上航行和工作期间的几个月里,费用至少每天50万美元。而载人深潜器可以在平台勘探之前,进行浅探取样。“时间不到12小时。这样就能用陆地上的勘测方法,去分析、去伪存真和引导。成功率大得多,成本小得多。”方书甲说。
而且,海底大量的多金属矿产,比如锰结核的开发,也离不开深潜技术的帮助。
    深潜可以推进基础科研。方书甲举例说,“蛟龙”号可以在海底布放地震探测装置,通过浮标和卫星传递给科学家,通过装置研究海啸等现象,这是拖船等设备做不到的。另外,海底生物、海底热流和可燃冰也只能通过深潜去研究。
    不仅如此,海底电缆维修等工程任务,也是需要深海潜水器发挥的领域。

高技术难以“山寨”
    美国导演卡梅隆深潜到1万米以下,也是近期常与“蛟龙”号对比的一个事件。
    方书甲表示,两者的技术难度相差很多。卡梅隆的潜水器只是一个耐压容器加上了负重,在深处丢掉负重浮回海面。而“蛟龙”号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操纵机械臂、摄像,还要与海面通讯,难度就大得多。
    方书甲介绍说,之所以要搞载人深潜,是因为深海情况复杂,应急处理方面,有人下去会强很多,比无人深潜更有效率。
    “‘蛟龙’号有3个耐压壳体:载人舱、电池舱和仪表设备舱。”方书甲说,如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都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这些没法‘山寨’,不是照着图纸就能仿制的。”
    另外,方书甲表示,“蛟龙”号从论证阶段到现在,没有任何军用功能,但它对深水潜艇设计可以提供参考。
generic cialis online
generic cialis online
cialis
cialis
buying viagra online
buying viagra online
levitra
levitra
is generic levitra the same
is generic levitra the same
levitra dosage 5mg
levitra dosage 5mg
levitra grapefruit side effects
levitra grapefruit side effects
generic levitra online usa
generic levitra online usa
generic levitra canada pharmacy
generic levitra canada pharmacy
what does viagra do for a 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