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报道

海工装备订单额创历史新高 未来5-10年是关键期

时间:2012/4/26 10:43: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去年世界海工装备市场订单额达6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0%,今后几年仍将保持总体兴旺 

  “2011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订单金额达69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30%;这也是海工装备订单首次超过同期新船订单金额,成为世界船舶工业新订单的主要来源。”在4月16日-1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石油装备采购国际峰会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泽华透露。 
  赵泽华表示,截至今年3月15日,全球海工装备制造市场订单额已达到133.84亿美元,基本与去年持平,预计今年海工装备市场仍将十分兴旺。

  海工装备市场总体兴旺 
  记者从第二届中国石油装备采购国际峰会了解到,去年,钻井装备市场共成交372亿美元订单,成为海工装备市场的中流砥柱。生产装备市场稳定增长,共成交136亿美元订单。 
  赵泽华认为,今年,世界海工装备市场总体仍较兴旺,但市场活跃度或有所降低。其中,钻井装备市场回落难以避免,浮式生产装备市场稳中有升,海洋工程船市场继续保持活跃。 
  据了解,钻井装备市场回落与钻井船订单释放有关。由于钻井船在经历了过去一年多密集成交后,订造需求得到大量释放,目前已经累积了较多手持订单。预计2012年将交付钻井船12艘,2013年交付历史性地达到22艘,2014年也高达13艘。但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仍较活跃。

  船企加大海工业务投入 
  赵泽华表示,海工装备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高价值订单的涌现,据统计,2011年钻井装备和生产装备(含新建和改装)平均为3.97亿美元/座(艘),也就是说,一座钻井或生产装备的价值量相当于8.5艘18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或4艘30万吨VLCC的价值量之和,远远高于船舶制造的单价。 
  一方面是海工装备大量高价值订单涌现,另一方面却是以造船修船等传统业务为主的船企正在遭遇利润大幅下滑。 
  4月10日,广船国际发布公告称,经公司初步测算,预计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降50%。而去年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已经同比下降26.76%,今年业绩降幅进一步扩大。4月14日,造船业龙头中国船舶公告称,预计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5%左右。 
  在这种情形下,加大海工装备业务份额成为必然之举。中国重工于2011年底宣布计划发行80亿元可转债,其中超过半数将用于扩大海工、能源装备生产能力。振华重工、亚星锚链等企业也纷纷布局海工装备业务。 
  实际上,世界船舶行业巨头也都在积极进行转型扩张。赵泽华介绍说,韩国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三大巨头,以及新加坡的船企都在积极拓展海工装备业务,海工装备业在其业务结构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

  未来5-10年是关键期 
  根据道格拉斯(DW)世界深水市场报告,预计2012-2016年,世界深水投资支出将高速增长,总支出达到2050亿美元,较前一个周期增长90%。海工装备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十分看好。 
  兴业证券船舶制造分析师吴华表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是未来10年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重点,海上风能、海水淡化等技术装备前景较好。“十一五”期间,全球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年市场规模约500亿–600亿美元,中国油气开发装备年销售额约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7%。
  据记者了解,韩国从20 世纪80 年代涉足海洋工程领域,20世纪90 年代开始加大对海洋工程市场的培育,几家大型船厂在海洋石油平台、FPSO 等方面均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早在2002 年,韩国造船业就提出将韩国高附加值船比例从13%提高到35%,海工发展对产业升级起到巨大作用。 
  新加坡是传统的修船大国,自从转型进入海洋工程领域,一直专注钻井平台建造。20世纪70年代通过吸引外资建厂,开展技术合作,吸收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20世纪80年代远东莱文斯和钻井平台设计商Friede & Goldma合作研发自升式钻井平台Monarch,标志着新加坡海洋工程从制造向设计研发转移。 
  2000年以来,新加坡船厂开始自主研发,进一步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升级。从1998 年到2010 年,新加坡海洋工程业营业收入从9.5 亿美元增加到80.8 亿美元,增长了7.5 倍,占海洋工业总收入比重也从24.6%提高到60%。 
  赵泽华介绍说,新加坡企业除了继续加强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海工装备修理改装的优势外,还积极进军钻井船领域,如今年2月6日,胜利海事通过在巴西的船厂获得巴西船东1艘钻井船订单。 
  相比之下,我国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 
  业内认为,在《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期。
generic cialis online
generic cialis online
cialis
cialis
buying viagra online
buying viagra online
levitra
levitra
is generic levitra the same
is generic levitra the same
levitra dosage 5mg
levitra dosage 5mg
levitra grapefruit side effects
levitra grapefruit side effects
generic levitra online usa
generic levitra online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