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报道

浙江百万围垦隐忧浮现:近海污染近2万平方公里

时间:2012/4/16 10:37: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传统渔业逐年下滑,近海污染近2万平方公里

  “以前黄鱼、带鱼都是我们的家常便饭,现在野生黄鱼快没有了,一斤卖到几千块钱了,吃不到了。”4月9日,在浙江省舟山市金塘岛大浦社区,57岁的老渔民陈义翔(化名)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此感慨。

  陈义翔现在经营一个小卖部。因为近在咫尺的金塘岛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在围垦滩涂的过程中征用了他家的养殖塘。陈义翔说:“以前,夜里都能听到海里黄鱼的叫声,现在工程车多了,龙门吊多了,只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了。”

  大浦口码头只是金塘岛上的重点项目之一,用地规模1.2万亩;金塘岛上与之类似的还有北部区域开发项目,该项目围垦滩涂面积也超过1万亩。76平方公里的金塘岛是舟山第四大岛,根据规划,未来10年该地需要4万亩建设用地,但山多地少的金塘岛仅有耕地2.9万亩,用地只能向海洋伸手。

  金塘岛人口有112万人,它是舟山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金塘岛的围垦现象只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去年公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围填海63.1万亩,相当于“十五”期间的1.62倍;“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计划围填海100万亩,相当于“十一五”期间的1.58倍。浙江省成为海洋经济试点省份以后,围填海的需求正在迅速膨胀。

  记者调查发现,在舟山群岛新区和浙江海洋经济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围填海在吸引大量投资项目的同时,也正在扰乱陈义翔们的生活,影响“东海鱼仓”的渔业,破坏浙江沿海生态环境,成为再造“海上浙江”的极大隐忧。

  金塘岛围垦“遗祸”

  由于连接宁波镇海和舟山本岛的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位于宁波镇海和舟山本岛之间的金塘岛就变成了宁波-舟山港的“桥头堡”。按照相关规划,金塘岛的目标是成为“国际集装箱物流岛”,定位于国际海运枢纽和江海联运中转站,希望成为杭州湾地区大型深水港的战略要地、甬(宁波)舟(舟山)经济圈的核心组成部分。

  4月9日,在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第二阶段工程现场,记者看到数十辆工程车正从附近已经被爆破的柏塘山运送石料,进行填海区域的陆域回填和地基加固。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二期工程将对一期工程490米长的码头进行延伸,以便更多的大型船只停靠装卸。”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未来3年这里将建成2个10万吨级和1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后码头每年吞吐能力将达250万箱。此前,一期工程1号、2号泊位已经投产,码头已开通3条俄罗斯航线和4条西非航线,2011年完成了17.5万标准箱吞吐量,今年的目标是50万标准箱,现在已经突破8万箱。

  不过,令人振奋的数据却与当地居民关系不大。陈义翔和当地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他们每个家庭每年的收入没有明显改善。“对我来说,搞开发的好处是,家里来了20多个房客,每个月能给我家带来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另外就是我家小卖部生意好多了。”陈义翔表示,总体上来说,减少的养殖收入基本与增加的收入相当。

  对此,浙江省海洋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表示,原来的渔村经过围填海之后,建成码头、工厂、商品房等,缓解了城镇化用地和工业用地的需求,土地利用价值升高,但当地群众收入没能随之增加,说明开发的价值都体现到GDP上了。

  陈义翔告诉记者,金塘岛上的各种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征用几百亩的山林和旱地,围垦的养殖塘和养殖滩涂超过1000亩,这确实影响了世代以渔为生的当地人。

  此外,当地民众反映,由于围垦工地与居民区比较近,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开山炸石的震天巨响,许多民居甚至出现了裂缝,而且由于开山取石,致使附近山体遭受严重的破坏,当地台风又很强烈,台风季节当地居民就会陷入对泥石流的恐惧中。

  据记者了解,当地居民已与相关公司和政府交涉,但政府只答应每人每年一次性补偿500元,对于这个结果当地居民并不满意。

  “疯狂”的围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