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报道
全国政协常委张圣坤建言船舶工业
时间:2012/3/31 10:34:00 来源:中国船舶报 当前,船舶市场形势严峻,造船企业面临很多困难,不仅企业期盼着早日走出困境,业界也盼望船舶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表示,船企要有紧迫感,但也不能悲观,要积极自救;对行业来说,必须反思造船业的发展战略,要从此次危机中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走同样的路。
“走出困境,首先要依靠企业自救。”张圣坤表示。例如,要解决船企目前普遍面临的接单难问题,企业就得努力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因为即使传统船舶市场进入了低迷期,在高技术船舶领域也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企业应当抓住机会;同时,船企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联手承接订单,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此外,企业还必须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与造船业相关的领域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实行多元化经营,调整产品结构。除了寻找应急之策,船企更应思考自身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张圣坤表示,长期以来,我国船企比较注重追求发展速度和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对技术储备和自主创新工作不够重视。以承接订单为例,很多船企都是先想方设法承接订单,然后再想办法将船舶建造出来,由于其自身的设计力量、配套力量都没有跟上.所以只能购买国外的设计和船舶配套产品等,最后虽然造出了船舶,但赚取的是微薄的利润。而先进船企则是通过技术积累和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再去引导市场需求,承接订单,因此,往往引领着市场发展潮流。我国船企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为长远发展做打算,舍得对技术开发进行投入,耐得住寂寞,开展技术储备和创新。针对我国造船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张圣坤认为,这与整个行业之前的发展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前几年船舶行业的大发展主要靠的是投资拉动,造船市场火了,全国就放开投资,遍地都是造船企业,但在管理方式、造船模式和技术储备等方面都没有跟上,结果就造成制造低端产品的企业集中出现,同质化竞争严重,给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造船行业应该从此次危机中吸取教训,特别是在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中要将控制总量的工作做在前面,避免重蹈覆辙。”张圣坤表示。
对当前呼声较高的提高产业集中度问题,张圣坤表示,面对造船业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但这并非要将一个行业的所有资源集中到少数几家企业手中。对于造船业来说.既要有大型骨干造船企业.又要有许许多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如船配设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类企业、信息类企业、金融类企业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这种集中应该表现为一种向心力,即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问建立起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联手合作,互通有无,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样才能推动一个产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