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报道

温州民资掘金邮轮产业

时间:2012/3/23 9:37:00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为浙江乃至全国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温州民间资本数额已达8000亿元至1万亿元。自去年频发民间借贷风波后,温州这些巨额的“地下”民资何去何从,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而由温州商人投资5亿元购买豪华邮轮,标志着温州民间资本通过组建“航母”抱团出击,开拓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中华之星”邮轮。
    以温商为主收购的“中华之星”号邮轮在香港首次试航后,日前已成功返航。据悉,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在境外发起海洋产业基金并成立了中国邮轮有限公司,“中华之星”是该公司收购的第一艘邮轮。

    温资联手出击豪华邮轮市场
    这艘邮轮的收购价钱为65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4.16亿元左右。
    黄伟建是这次收购的发起人。他有多重身份,目前还是全国青联委员、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温州金融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说起收购这艘邮轮,黄伟建介绍说,2011年4月中旬,他随温州经贸代表团参加重庆温州周活动,其间从一位巴拉圭华侨处得知,“亚洲之星”(中华之星原名)邮轮要卖,而且价格比较合适。
    从募资、谈判到2011年9月26日交易收官,仅用了3个多月。顺利买下这艘邮轮后,黄伟建将其更名为“中华之星” 号。10月25日,黄伟建团队借用温州民资服务中心与舟山市方面签署价值20亿元的投资协议,确认舟山为该邮轮母港,开辟从浙江至台湾基隆、台中港的邮轮旅游航线。黄伟建说:“邮轮产业在中国是个朝阳产业。中国的邮轮产业人群,从一年20万人发展到78万人,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每年增幅非常大,可以说未来中国是邮轮最大的市场。”
    在收购“中华之星”邮轮前,几位低调的温州老板已将联合投资的“东方神龙”成功靠泊温州洞头状元岙码头。
    “中华之星”邮轮、“东方神龙”邮轮的投入或将是温州民间资本涉足海洋产业的一个开始。
 
    未来将打造邮轮船队
    黄伟建说,在“中华之星”号邮轮正式开航后还要在香港借壳上市。“增发股票继续收购邮轮,这在内地很难做,但我们是在香港注册邮轮公司,做起来就容易多了,目前大致已选定了壳公司。”
    显然,黄伟建的目光不会只停留在运作“中华之星”一艘邮轮上。黄伟建说,他们要打造的是中国邮轮船队,且邮轮运营、扩张与买壳上市“三步”同时走。
    目前,汇聚浙港台资本的中国邮轮有限公司已经成立,黄伟建任董事局主席。据其介绍,该公司计划总投资20亿元,打造以舟山为邮轮母港的中国首支本土邮轮船队。
    “中华之星”即作为船队的一期项目,项目二期还计划投入10亿元至15亿元,继续引进4到5艘国际邮轮,逐步开通舟山至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际航线。
    黄伟建说,选择进入邮轮产业的另一背景是,国家以及浙江省都鼓励发展海洋经济,邮轮产业则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切入点,“比如申请航线,国家就非常鼓励。”
 
    组建民间资本投资服务平台
    据媒体报道,2010年,温州市有关部门首次披露,温州民间资金达6000亿元,每年以14%的幅度增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这一数额目前实际已达8000亿元至1万亿元。
    多年来,资本的逐利性、温州商人高超的商业智慧以及温州民资天然的扩张性促使温州民资向外界和各个领域频频出击。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温州民资遭遇“滑铁卢”,房地产业被打出,煤矿业被赶出,金融业被拦出,垄断产业被排出,传统制造业被低利挤出,不少温州资本不知投向何处。投资无门下,一些人最终走向炒钱、放高利贷,以致在债务危机中引火烧身。
    温州民资何处去是多年来困扰温州的一大社会难题。2010年6月,一个民间资本与项目聚集运作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从事10年投资经营的企业家黄伟建联合10多位温州民营企业家,聚集民资50多亿元,并以各自颇具实力的民企、财团为后盾,以引导民资投资为方向,创办了温州首家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这是一个“为资本找项目,为项目找资本”的民间资本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资本与项目、科技、市场、企业之间有效对接和转换,促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

 
    “抱团”开拓服务业
    2011年4月,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黄伟建通过温州政府与重庆政府举办的经济协作会获得信息:时下国内邮轮业商机看好,前景乐观,具有很强的投资潜力。当下,有一艘全球唯一双体国际豪华邮轮“亚洲之星&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