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成立
时间:2012/1/20 8:59:00 来源:《中国船舶报》/《工学周报》
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由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集美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宁波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共14所高校组成。
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吴涛,学科评议组第二召集人、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王安稳,学科评议组成员、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副所长崔维成;14所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参加大会。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杨德森主持大会。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谷焕民,校长刘志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副校长杨冶,校长助理赵士刚出席会议。
据哈尔滨工程大学有关人士介绍,我国船海类大学为国家船舶与海洋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我国实现造船强国目标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成立后,将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其中,在 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联盟高校将根据各自研究方向,互相参与或支持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委托开展部分研究工作,并积极提供各自所需条件和各类信息,促进科技创新条件和信息共享;在申报和争取科研项目时互相协调,相互沟通,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对其他高校已有研究基础的项目申报给予支持和指导.在成果奖励申报工作中相互支持。在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方面,联盟高校将联合举办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教师进行学术访问及交流;组织学生展开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条件、技术支持及便利;加速建立船海各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形成品牌效应。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盟高校将针对各自学科优势及特色,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合作, 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正谋求由做大向做强的转变,这使得船海类高校的科研任务骤然加重,特别是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急需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联盟高校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发挥各自的特色与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重点突破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改变当前科技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效率不高的现状,加强船舶工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集成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造船强国、海洋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发挥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