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报道

2014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时间:2014/8/5 9:05:00 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14年上半年,船市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些船东择机订船活跃,全球新船成交量依然保持高位。中国船企凭借承接散货船等优势,取得较好经营业绩。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运力过剩难以改观、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船市成交下滑趋势明显,新船价格上涨趋势受阻,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中国船舶工业依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造船三大指标情况分析
    1~6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74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4%。承接新船订单40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2%。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5206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9.5%,比2013年年底增加16.1%。
    (二)重点监测企业总产值情况分析
    1~6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6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船舶制造企业为742亿元,同比增长3%;船舶配套企业为143亿元,同比增长14.8%;船舶修理企业为64.8亿元,同比增长17.2%。
    (三)企业盈利能力情况分析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8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船舶制造企业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7.4%;船舶配套企业为412亿元,同比增长13.6%;船舶修理企业为103亿元,同比增长16.3%。
    1~5月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4.2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船舶制造企业为57.1亿元,同比下降1.7%;船舶配套企业为14.8亿元,同比增长8.7%;船舶修理企业为2.5亿元,同比增长63.6%。
    1~6月份,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受到个别企业大幅亏损的影响,仅为25.3亿元,同比下降40.4%。
    (四)船舶出口情况分析
    1~6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154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8%;承接出口船订单38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2.3%;6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437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1%。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4%、94%和94.5%。
    1~5月份,我国船舶出口金额达107.2亿美元,同比下降11.3%。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68.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3.8%。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5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59.7亿美元,占比为55.7%。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国家高度重视船舶工业,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落实
    贯彻国务院发布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文件精神,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推进政策落实。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支持行政执法、公务船舶建造和渔船更新改造,鼓励开展船舶买方信贷业务,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和创新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企业技术进步,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产能结构调整等政策按计划有序推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实施方案》、《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4)》等文件先后出台;国际造船新规范、新规则、新标准培训工作,《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评审工作全面启动。
    (二)船价指数升中受阻,钢材价格稳中有降
    2014年,影响船舶企业盈利的两个重要指标––船价指数和钢材价格呈现不同走势。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从2013年5月的126点连续12个月持续上涨,到2014年5月、6月报于140点。部分新船价格相比去年低点上涨了20%~30%,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船厂的盈利条件,但今年上半年涨幅普遍仅为5%左右,特别是6月与5月相比,涨势受阻,部分船价略有下降。同时,钢材价格受到钢厂产能过剩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保持在4000元/吨的低位水平。6月,20毫米钢板价格仅为3843元/吨,钢材成本的稳中有降也有利于船舶企业保持盈利水平。
    (三)造船完工量继续下滑,新接订单量保持同比上升
    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继续下滑,共完工交付174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4%。主要原因是:2011年、2012年成交量较小,航运市场低迷,船东接船意愿不强。与此同时,我国重点骨干船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节能环保主流船舶和高技术船舶的研究开发、优化升级,发挥散货船竞争优势。今年上半年,承接新船订单40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2%,继续保持了全球第一的地位。
    (四)海工接单占比保持第一,全球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上半年,我国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81艘(座),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1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3座、钻井船3艘、生产平台3座、海工辅助船59艘,合同金额79亿美元,世界市场份额占比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但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在经历了3~4年的兴旺后,近两年进入调整期。特别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成交量下滑趋势明显,对以承建自升式平台为主的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不利,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在海工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五)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4年,骨干企业和研究单位,继续强化市场需求引导,加强绿色环保主流船舶和高技术船舶的开发,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获得液化天然气(LNG<